400-995-3199

新闻中心

人工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广西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成效亮眼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3-12-11 浏览:637

12月7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广西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广西持续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截至目前,广西生态质量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全面达标,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全国前列;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均在96%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10年保持为优并稳居全国前三,漓江保护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九洲江治理成为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治理典范;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

美丽的南宁市南湖。记者 周军 摄

 

广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念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八字真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截至2023年10月,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4151万千瓦,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8.8%。清洁能源连续5年全额消纳,累计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267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排名全国前列。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项目3号机组投入商运。加快新型储能发展步伐,推进南宁抽水蓄能、首批集中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截至2023年10月,并网投产储能装机超60万千瓦。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不断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基础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较2020年翻近两番,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广西模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2021年以来,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49家、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设计产品10种。累计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坚持多措并举

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成效明显

抓好重点工业领域清洁生产,推进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努力将平陆运河打造成为绿色工程。推进运输工具和装备低碳转型,截至2023年10月,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60万辆,建成充电桩超15万个,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持续提升

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国土科学绿化行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对滨海湿地、红树林等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强化漓江、西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和北部湾海域等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区人工林面积1.3亿亩,居全国第一位;红树林面积超14万亩,居全国第二位。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广西作为全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生态优势区、林业产业集中区,林业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生态建设重任。请问,近年来,广西在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及林业碳汇开发交易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是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们按照“统筹谋划、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着力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大力推进林业碳汇开发交易工作。

 

一是加快增绿提质,增加森林碳汇。推进国土科学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稳固提升林业碳汇。“十三五”以来,每年植树造林超300万亩、义务植树8000万株以上。目前全区人工林面积1.3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活立木蓄积量9.9亿立方米,排全国前列,森林植被总碳储量5.3亿多吨,相当于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约19亿多吨。

 

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碳汇能力。加强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强化自然保护地、湿地和红树林保护修复,加快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多措并举巩固林业碳汇能力。目前,全区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9%,森林火灾受害率0.15‰,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7‰,远低于国家控制指标。

 

三是加强顶层设计,规范指导工作。2021年以来,自治区林业局印发《广西林业碳汇增汇及开发交易的指导意见(试行)》《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林业碳汇集中统一开发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起草并推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广西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规范指导全区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有序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开展碳汇试点,探索技术方法。“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自治区林业局积极谋划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启动了13家区直林场林业碳汇开发工作,推进广西国有高峰林场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度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指导河池市开展林业“碳票”试点。全面加强林业增汇、碳汇计量监测和碳交易等关键技术研究,积极筹备开发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林业碳汇项目,推进区内企业与碳汇需求方(中石油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发林业碳金融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领域是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请问广西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下一步工作考虑有哪些?

 

答:广西重点围绕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化能源领域改革三方面举措,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方面。一是有序推进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区预计新增支撑性煤电、核电分别达到1262万千瓦、236万千瓦。二是完善煤炭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储备设施建设,提升能源物资储备能力,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三是强化跨区域能源合作,持续推进与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陕西等资源富集省区的能源战略合作。

 

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方面。一是加速布局清洁能源,促进非化石能源高质量发展,截至10月底,全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4487万千瓦,占全区发电总装机的6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10个百分点。二是构建清洁高效能源消费体系,推进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推进6台共191万千瓦煤电机组实施供热改造,新增煤电机组煤耗标准全部达到先进水平。

 

在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方面。一是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完善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机制、电力价格机制,持续推进电网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大力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深化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构建油气“一张网”发展新格局。三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习惯,争当节能降碳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

 

下一步,广西将采取更有力举措全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一是着力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全面增强能源安全运行韧性。“十四五”时期,全区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400万吨标准煤以上,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400万千瓦以上,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860亿千瓦时以上。二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协同推进能源供给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力争2025年全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54%左右。

 

问: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是“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请问下一步广西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的重中之重,广西持续推动工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下一步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一是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强化“两高”项目管理,严格落实“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和联席会议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实施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7个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

 

二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全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一轮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三是持续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积极消纳可再生能源,不断提升高耗能行业使用清洁电力比例;持续推进工业节能降碳改造,重点支持六大高耗能行业提升能效水平;加强工业节能监督管理,持续开展节能监察、节能诊断服务和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四是持续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大力支持梧州、百色、玉林等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再生资源加工项目建设,提升再生资源处置能力;积极培育再生资源白名单企业,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持续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和废水循环利用,提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水平。

 

五是持续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绿色制造示范体系建设,建设高标准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高标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提升生产效率。